爱情如绚烂的花朵,婚姻则是那成熟的果实,花朵总是散发着迷人的美丽,而果实却未必都令人满意。
若将婚姻喻为一场旅程,旅途中的行囊是轻便还是沉重,心灵的状态是愉悦还是压抑,无不映射出一个人婚姻生活的质地。
中年人的婚姻,有的犹如陈年佳酿,岁月愈长愈醇厚,而有的却逐渐失去滋味,留下的只是深深的疲惫感。
01
当一方感叹我太累了”,请求放手,婚姻便悄然走向了终点。
刘女士与李先生的婚姻正是如此。三十载的联姻,留给刘女士的唯有逃离的渴望,她心力交瘁地说:“我实在承受不住了”。
李先生却执着不愿松手,他想要挽救这段婚姻,留住妻子,却对自己究竟错在何处一无所知。
感情如同衣物上的破洞,并非一日之间形成,而是日复一日的磨损累积而成。
李先生在婚姻中犯了三大忌:忽视家庭、情绪波动不定、猜疑不信任。
好听些,李先生喜欢打牌、搓麻将,实则沉溺于赌博,曾一度输掉高达7000元,沉醉其中不顾家庭、不顾孩子,即便妻子病重也难以觅得他的踪影。
李先生还时常对妻子发泄脾气,不分场合,不顾亲朋好友的感受,动辄打骂。
最能摧毁婚姻的莫过于猜忌。刘女士是家庭的经济支柱,经营着两家美容店,生意蒸蒸日上,不免与合作伙伴有所交集,他们偶尔聚餐、唱歌,李先生却因妻子与两位男性伙伴频繁接触而心生猜疑,将他们骂走。
年轻时,刘女士为了孩子选择了忍耐,然而现在的她已经无法忍受,她决绝地说:“我宁可选择死亡,也要离婚”。
正如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所言:婚姻若一开始便不能以真心相爱,一旦崩溃起来,其速度之快无出其右。
别让婚姻陷入“疲惫不堪”的境地:无休止的争吵,虽然赢得了道理,却失去了情感的温度;对付出熟视无睹,不再享受,而是不断摧毁;指责、抱怨只是情绪的宣泄,却积累了心与心之间的隔阂。
02
那些越过越舒适的婚姻,其本质究竟是什么?岁月的沉淀告诉我,它们往往是始于双方的彼此不适,最终达成深入的相互接受。
环顾那些和煦美满的婚姻,无一例外都抵达了这个境界。当然,这种“相互接受”是建立在爱、理解、宽容以及妥协之上的。
正如三毛曾细腻地描述:
“两个人并非彼此的一半,而是在婚后,双方的棱角都需像沙子一样,耐心地相互摩擦,期盼着不久的将来,能塑造成一个共同的模样。若真有那一天,俩人在温馨的小家中悠闲踱步时,便再也不会相互碰撞,造成伤害。”
心理学家雅各布创造了一套以“接受”为核心的夫妻治疗法——夫妻融合疗法:即是运用“接受”来化解那些无法更改的问题。
所谓“接纳”,就是为了促进夫妻关系的亲密,接受彼此的问题,并放下改造对方的念头。
研究显示:通过接受彼此的不同,多达三分之二的夫妻摆脱了长期的困扰,拥有了幸福的婚姻生活。
“接受”的对立面是“改造”,试图改造一个人往往伴随着痛苦,而接受却能带来心灵的平和。
接受并不意味着对错误行为的纵容,如家庭暴力、出轨、侮辱等,而是要求你在情感上对当前内心的所思所感彻底敞开。
在电视剧《幸福里的故事》中,李大盛与胡美中的婚姻起初充满了尴尬与不适:他们甚至没有同床共枕。
随着剧情的展开,我们了解到胡美中自幼父母双亡,为了照顾妹妹,她才嫁给了忠厚老实的李大盛。
胡美中是一名教师,既美丽又要强;而李大盛作为动物园的大象饲养员,偏爱平淡的生活,毫无远大志向。
李大盛对胡美中一往情深,但胡美中却对他心生厌倦,他们的婚姻缺乏爱情,生活中追求的目标、教育孩子的理念都大相径庭,使得这段婚姻有名无实。
在分居一段时间后,胡美中恍然大悟,原来这些年来,李大盛一直在默默包容她,为家庭默默奉献,而自己却过于强势和冷漠,未尽到妻子的责任。
随着对生活本质的领悟,胡美中逐渐放下了偏见,接纳了李大盛,将他接回了家,从此过上了和谐美满的夫妻生活,而他们的日子也变得越来越美好。
03
相互包容与容纳彼此,同时愿意为之调整自我,正是铸就长久幸福相处的不二法门。
闻名于世的法国文学家摩路瓦曾经深刻指出:
若你的婚姻未能沐浴在幸福的阳光之下,那么每个人都应当深刻尊重对方的独特兴趣与偏好。那种天真地认为两个人能够拥有完全一致的思想、判断和欲望的想法,无疑是荒谬至极的。
实际上,婚姻的奥秘并不如人们想象中那般复杂。睿智的人会选择以一颗宽容之心“接纳”伴侣,而固执的人则努力试图“改造”对方。
我国著名作家柏杨亦有其精辟见解,他认为生活本身就是一半清醒一半朦胧的过程。世界上不存在完美无瑕的男男女女,若我们总是用挑剔的目光去审视,或许连神圣的上帝都难逃挑剔的眼光。
如果你的婚姻让你感到“力不从心”,不妨尝试更换一种生活态度,或许就能体会到轻松愉悦的活着方式。
【点此开通】加入VIP免费下载全站价值超10万以上精选挽回课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