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情感的旅途中,有些人往往被一种名为焦虑型依恋人格的困扰所纠缠。若你在感情世界里总是感到不安全,对亲密和陪伴有着近乎贪婪的渴望,情绪犹如变幻莫测的云朵,时常因为微不足道的小事怀疑对方的爱情,对分离有着深深的恐惧,频繁地质疑和否定自己,不自觉地试图控制伴侣,同时又极度渴望对方的肯定与反馈——一旦察觉不到对方的付出,焦虑便如影随形。这种状态,心理学上称之为痴迷型人格。
这种人格的形成,在我看来,与个体的童年经历和家庭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在成长的道路上,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,他们常常浸泡在焦虑和缺乏爱的氛围中,心中充满了对父母爱的探寻和自我价值的怀疑:爸爸妈妈是否真的爱我?我是否做错了什么?我该如何做才能赢得他人的喜爱?
举个例子,那些从小被忙碌的父母委托给祖父母抚养的孩子,他们相较于同龄人可能更加内向,缺乏自信。因为他们的内心深处,始终缺少父爱和母爱的滋养,长期处于一种摇摆不定的不安状态,极度缺乏安全感。正是这种状态,催生了焦虑型依恋。
成年后,尽管他们努力以成年人的标准要求自己,试图掩盖内心的不安和惶恐,但一旦踏入恋爱关系,那些深埋心底的脆弱便会重新浮现。他们的恋人往往因此感到焦虑和压抑。
这种内在小孩的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:
首先,他们渴望伴侣在恋爱中更为主动,希望对方付出更多。在争执发生后,他们更愿意对方先道歉,以此证明自己的重要性,确认对方的爱意。
其次,他们极度渴望得到关注。在恋爱中,他们希望伴侣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自己的情绪变化,关注自己的每一个细节。他们往往不直接表达内心的需求,而是通过行为来暗示,期待对方能够洞察。
最后,他们对于被伴侣抛弃有着深深的恐惧。这种源于内心不稳定的恐惧,使他们渴望伴侣提供一种无懈可击的安全感,希望时刻都能感受到爱的存在。在一些极端情况下,他们甚至要求伴侣发誓永远爱自己,不允许与其他异性有任何接触。这种对安全感的需求,往往让焦虑型伴侣感到压力巨大,因为这种安全感是病态的、畸形的,追求的是一种不存在的完美。
然而,在这个世界上,没有什么是完美的。两个人在一起,难免会有摩擦和猜疑。这需要双方不断地沟通和调整,而非单方面的誓言和保证。否则,只会让对方感到窒息,情感体验变得糟糕,最终导致关系的破裂。
因此,焦虑型依恋不仅是一种自我折磨,也是一种对伴侣的折磨。总的来说,这类人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和态度,将自身的价值和生存意义完全寄托在他人的认可和爱上。一旦意识到自己陷入这种困境,应及时寻求解脱,重拾自我,拥抱真正的自由和幸福。
这里给你们分享三个方法,可以更快的帮助到你:
首先,让我们深入探究焦虑的根源,正如我先前所述,焦虑型依恋的根源在于安全感的缺失,这种恐惧被遗弃的心理让个体处于持续的紧张之中。若想调整这种依恋模式,关键在于精准识别自己的问题所在。你需要深知焦虑型依恋的具体表现,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。不妨从你的原生家庭着手,追溯焦虑的来源,是源自父亲还是母亲的缺失,是哪一种爱的缺失,并努力弥补。
如同《都挺好》中的苏明玉,她最终与不幸的童年和解,赢得了更加美好的爱情。你需要学会与过去的自己和解,释放内心的负担。
其次,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。冷静地思考,你的焦虑与愤怒实际上是为了安慰自己,避免被抛弃。然而,你的行为是否真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?你向伴侣倾倒焦虑,对方长期承受你的负面情绪,能否真的与你长久相伴?这种行为可能导致感情的破裂,与你的初衷背道而驰。因此,这些负面情绪的宣泄虽然能让你暂时感到舒适,但从长远来看,却在侵蚀你们的亲密关系。
接下来,勇敢地与伴侣面对面沟通。焦虑型个体在表达感情需求时常常不得要领,心中的想法与表达的内容往往大相径庭。既然你已经认识到了问题,就应该让伴侣了解你的困扰。如果你的焦虑源于原生家庭的影响,不妨将这些经历与伴侣分享,让他了解你的焦虑是如何形成的。
同时,明确表达你的真实需求,让伴侣明白你的行为并非出于不信任,而是源于内心的不安全感,对被抛弃的恐惧和对关注的渴望。合理化你的行为,让对方明白你的所有举动并非出于攻击性,而是对感情的深切关怀。只有当对方理解你之后,才能有效地回应你的情感需求,安抚你的焦虑,否则误解只会越来越深,沟通也将陷入无谓的循环。
当然,你也需要理解伴侣。在焦虑的影响下,对方同样会感到不适,产生负面情绪。这要求你们相互理解,彼此包容,只有这样,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,你们才能携手共进。
接下来,让伴侣帮助你改变。有了理论的支持,实践是关键。改变是一个逐步的过程,没有人能一夜之间摒弃所有的缺点。建议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,让伴侣协助你一起改变。例如,过去你习惯于对方不回复消息就立刻打电话质问,现在你可以尝试等待对方超过一小时后再打。而打电话的目的不再是责备,而是分享你的内心想法和焦虑。这样的改变,不仅能让伴侣感受到你的真诚,还能帮助你逐步克服焦虑。
此外,可以设立奖惩机制,以增强你们之间的良性互动。例如,如果你做到了,伴侣可以陪你去看电影;如果没做到,伴侣可以与朋友外出。总之,从小事做起,持之以恒,用不同的方法辅助自己改变,提升你们的恋爱体验。
我提供的这些方法并非适用于所有人,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寻找更适合自己的方式。但基本原则不能忽视: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,避免误导性行为,让对方能够明确地回应你的焦虑。
最后,我想说的是,焦虑型依恋的人其实值得我们更多的关爱。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未能获得足够的关注和照顾,不懂得如何去爱他人,更不懂得如何爱自己。然而,每个人都有改变的可能,每个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。希望我们对待自己和伴侣时,都能多一份耐心。
【点此开通】加入VIP免费下载全站价值超10万以上精选挽回课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