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有人说,回避型在推开对方后,又会通过各种微妙的小动作来暗示。一旦观察到这些动作,许多人便误以为对方仍心系自己,爱意未减,于是忍不住想要重新靠近。然而,这种过度的共情不仅无助于关系的正向发展,反而可能阻碍双方的人格成长。
回避型之所以选择这种隐晦的方式,而非直接寻求复合,其根源在于心智上的不成熟,如同婴儿般期待无需言语,对方就能洞悉其需求并主动满足。一旦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满足的经验累积,他们便更不愿做出改变。毕竟,谁不渴望成为那个无需努力便能获得一切的小皇帝或小公主呢?因此,若你轻易被其暗示所牵引,结果便是他永远处于被动,不愿为关系付出努力,难以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伴侣。
而你之所以轻易被这些小动作吸引,其实也在纵容自己的两个不良习惯。一是难以抑制地想要成为对方的“完美妈妈”。只有那些将孩子置于自己之上的“完美妈妈”,才会时刻关注并满足孩子的需求。当你将自己置于这一角色时,对方自然继续扮演婴儿的角色,形成不健康的共生关系。
第二个心理机制是,你总是在寻找填补内心空虚的机会,无法享受独处的时光。一个人的时刻对你来说如同煎熬,你总是渴望与另一个人共生。因此,只要对方稍有暗示,你便迫不及待地想要靠近,以填补内心的空虚。然而,这种满足自身需求的方式,却让你永远无法成长为一个享受独立的人,永远如同需要共生的连体婴儿。
若你渴望的是一段平等、互爱的关系,想要一个积极主动、有责任感的伴侣,请务必做到以下两点:
1、停止并克制想要成为对方“妈妈”的欲望。抑制你的拯救者心态和圣母心,让关系回归平等。
2、学会延迟满足,享受孤独,学会接受别人的满足而非总是去满足别人。在亲密关系中,焦虑型往往想要通过过度付出来获得想要的关系,但实则应该学会克制付出,才能真正得到渴望的关系。
只发精品!只发精品!拒绝标题党、滥竽充数,浪费时间=谋财害命!凡是本站会员专属项目开通VIP后即可免费下载。
【点此开通】加入VIP免费下载全站价值超10万以上精选挽回课程!
【点此开通】加入VIP免费下载全站价值超10万以上精选挽回课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