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婚姻的殿堂里,我们承诺要相互扶持、白头偕老,但现实生活中,总有一些诱惑和考验。出轨,这个词汇在婚姻中显得格外刺眼,许多人认为,出轨只是一时的迷失,婚姻仍可以修复。,事实真的如此吗?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出轨对婚姻的杀伤力,以及为什么我们永远不要轻易容忍出轨。
绝不可轻率容忍出轨行为,因为最终你会发现,婚姻的价值在无形中已被贬值得荡然无存。
今日,一则故事触动心弦,一对夫妇携手走过24个春秋,丈夫却始终未能忠贞于婚姻的誓言,妻子出于对子女成长的考虑,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宽容。然而,丈夫非但不思悔改,反而在女儿备战高考的关键时刻,公然将第三者带回家中居住。
24年隐忍的代价,仅换得区区1万元的精神赔偿,所有的忍耐与委屈,在那一刻化为了刺骨的寒意。有人或许会想,若是自己遭遇此情此景,必定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婚。然而,当真正面对这一抉择时,放手往往比想象中更为艰难。
离婚只是这一连串事件的开端,随之而来的,是孩子未来的成长、教育、可能出现的心理缺憾,父母的不解与失望,外界的目光,财产与房产的冗长分割过程,以及爱情梦想的破灭与内心的彷徨不安……
特别是,当一个人缺乏坚定的自我认同时,往往将外界的标准视为自己的准则——他们将婚姻的幸福视为自己的幸福,将孩子的成长看作是自己的成就。
倘若婚姻出现裂痕,人将陷入何种深渊?
会感到婚姻的崩溃就是自我的毁灭。仿佛全世界都在与自己为敌,无人支持,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济于事,伴侣的耳朵已对自己闭上。
在这种恐惧的驱使下,人们会急切地选择原谅伴侣,渴望生活能迅速回归正轨;
亦或,会做出种种扭曲的行为。不断地指责伴侣的缺失责任感,故意伤害自己,时而试图讨好对方,希望他能回心转意,迷途知返。
这种心态,宛如一个面对母亲冷漠的孩子——
一个慈爱的母亲,突然变得冷若冰霜,对孩子的感受无动于衷,会让孩子感到极度的受伤,认定一定是自己的过错。
于是,孩子会想方设法引起母亲的注意,或许会扮鬼脸逗她笑,或许会小心翼翼地去握她的手,或许会送上自己的礼物。如果母亲仍旧无动于衷,孩子也会陷入深深的焦虑,号啕大哭,情绪失控。
这是人类的天性,情感的波动和内心的焦虑,并无过错。
但我们常常忘记,自己已是一个完全独立具备自我保护能力的成年人,而内心却仍旧停留在那个无助、脆弱的孩子。
要摆脱这种被动的局面,需要摒弃两个幻想:
1)迁就、讨好、指责这些出于本能的反抗行为,并无实际效用。
伴侣并非父母,他不会因为你的迁就而感到满足,也不会因为你的指责而感到毁灭。面对出轨,要么坚决离婚,让他感受到恐惧,要么进行深刻沟通,探究双方情感需求的差异。
2)婚姻的不幸,伴侣的冷漠,并不会影响你的生存。
你无需依赖他人的认可,也能够精彩地生活。放下作为妻子、母亲的角色,去寻找真正的自己,去探索自己渴望的爱情。
当你塑造了一个稳固的自我,你才有能力去判断,眼前的困境是灾难化的想象,外界的期望,还是现实中确实的不幸?也只有这样,你才有勇气相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,才能拥有内在的动力,坚定地走下去。
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,往往会紧紧抓住婚姻这根救命稻草,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,婚姻是少数能够证明自己被需要的证据;
然而,内心强大的人,会勇敢地打破这囚禁的牢笼,从依赖被爱的迷思中走出来,勇敢地迎接未知的挑战,选择那些能够让自我变得更加美好的可能。
【点此开通】加入VIP免费下载全站价值超10万以上精选挽回课程!